您好,欢迎进入句容天道仪器有限公司网站!

17310506168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人防焊缝超声波探伤仪如何使用

人防焊缝超声波探伤仪如何使用

更新时间:2025-11-04  |  点击率:59
人防焊缝超声波探伤仪是用于检测人防工程中焊缝内部缺陷(如裂纹、气孔、夹杂等)的无损检测设备,其使用需遵循严格的规范流程,以下是详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:  
一、操作前准备  
设备检查  
确认仪器外观无破损,电源线、探头线缆连接牢固,按键、显示屏功能正常。  
检查探头类型(常用斜探头,如K2、K2.5)是否与被检工件厚度匹配,探头晶片尺寸、频率(如2.5MHz、5MHz)是否符合检测要求。  
准备标准试块(如CSK-IA、CSK-IIIA),用于校准仪器参数。  
工件准备  
清除焊缝两侧检测区域(通常为焊缝两侧各20-30mm)的油污、锈蚀、油漆等杂质,必要时用砂纸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。  
标记检测范围,明确焊缝走向及关键部位(如热影响区、熔合线)。  
耦合剂选择  
使用甘油、机油或专用超声耦合剂,确保无杂质、流动性适中,以填充探头与工件表面的空气间隙。  
二、仪器校准  
探头零点校准  
将斜探头耦合在标准试块(如CSK-IA)的平整面上,移动探头找到试块底面的反射波(底波)。  
通过仪器“零点校准”功能,将底波位置与试块已知厚度对应,仪器自动计算并保存探头零点参数。  
K值(折射角)校准  
将探头置于试块特定角度标记位置,前后移动探头找到试块边缘大圆孔的回波波峰。  
记录入射点与试块上对齐的K值,或通过计算斜率校准,将实际K值输入仪器。  
DAC曲线制作  
使用CSK-IIIA试块,移动探头找到不同深度(如5mm、10mm、15mm、20mm)的横孔反射波。  
将各点标定在仪器中,生成距离-波幅曲线(DAC曲线),并设置判废线(+5dB)、定量线(-3dB)、评定线(-9dB)。  
三、现场检测  
探头放置与扫查方式  
将探头垂直于焊缝走向放置,沿焊缝方向做锯齿形扫查(探头运动轨迹为锯齿型),覆盖整个检测区域。  
对于复杂焊缝(如T型接头、角焊缝),可采用前后移动+左右摆动的组合扫查方式。  
参数设置  
输入工件厚度、材质声速(如钢的声速约5900m/s)。  
调整增益使DAC曲线完整显示在屏幕上,确保检测灵敏度符合标准要求。  
缺陷识别与记录  
观察显示屏波形:正常无缺陷时,屏幕显示始波(超声波发射信号)和底波(穿透工件后的反射信号);若出现异常波(始波与底波之间的额外波形),需立即停止扫描。  
微调探头位置,确认异常波是否稳定存在。若重复出现,记录其位置(通过仪器刻度对应工件坐标)、波高(与基准灵敏度对比)、深度(仪器自动计算缺陷埋藏深度)。  
标记缺陷在焊缝上的具体位置,便于后续修复或复检。  
四、缺陷判读与评级  
缺陷性质初步判断  
缺陷波特征:波形尖锐、振幅较大(通常超过底波振幅的50%),且随探头移动位置稳定。  
排除假信号:耦合不良会导致波形杂乱,需重新涂抹耦合剂;探头磨损会使波形模糊,需更换探头。  
缺陷评级  
根据缺陷波高、位置、长度等参数,对照相关标准(如NB/T47013.3《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:超声检测》)进行评级。  
例如:缺陷位于焊缝中心,长度超过母材厚度的1/3但小于2/3,可能评为II级;若长度超过2/3,则评为III级(需返修)。  
五、操作后维护  
设备清理  
检测完成后,用干净布擦拭探头和仪器表面,去除残留耦合剂。  
将探头、试块、电源线等配件整理归位,存放于干燥通风处。  
数据保存与报告生成  
将检测波形和数据存储至仪器内存或通过USB导出至计算机。  
使用专用软件生成检测报告,包含工件信息、检测参数、缺陷位置及评级结果。  
六、安全注意事项  
操作人员资质  
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无损检测资格证书(如UTⅡ级及以上)。  
防护措施  
佩戴防护眼镜、手套,避免耦合剂接触皮肤或眼睛。  
检测现场远离易燃易爆物品,确保通风良好。  
设备安全  
避免探头与硬物碰撞,防止晶片损坏。  
仪器长时间不用时,定期通电检查,防止内部元件受潮。

全国统一服务电话

18761897960

电子邮箱:2213832271@qq.com

公司地址:江苏省镇江市

业务咨询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