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防粗糙度检测仪的检定需严格遵循环境条件、标准器要求、外观及功能检查、示值误差校准、取样与评定长度规范、操作细节把控、定期维护与校准等标准,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,为人防工程质量提供数据支撑。具体说明如下:
一、环境条件
温度与湿度:检定应在温度为
(20±5)
∘
C
,相对湿度不大于80%的环境中进行。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助于减少温度和湿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,确保测量的准确性。
防震与防尘:仪器应放置在稳固的台面上,远离振动源,并保持环境清洁,防止灰尘影响探头精度。振动和灰尘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,因此需要严格控制。
二、标准器及辅助设备
粗糙度标准样板:需准备高精度的粗糙度标准样板,其粗糙度值应覆盖被检仪器的测量范围,且不确定度满足相应要求。这些标准样板用于校准仪器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校准工具:如量块等,用于仪器的几何参数校准。这些工具有助于精确调整仪器,使其达到最佳测量状态。
三、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
外观检查:仪器外观应无明显损伤、变形,各部件连接牢固,操作按钮、旋钮灵活可靠。这有助于确保仪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。
功能检查:接通电源后,仪器应能正常启动,显示屏显示清晰,无缺划、乱码等现象。各功能键操作应能实现相应功能。这有助于确认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。
四、示值误差校准
校准步骤:选取合适粗糙度值的标准样板,将其置于仪器测量台上,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测量。将测量值与标准样板值进行比较,计算示值误差。
校准要求:示值误差需在仪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。如果示值误差超出范围,可能需要重新校准或维修仪器。
五、取样长度与评定长度规范
取样长度选择:根据被测表面的粗糙度等级和测量要求,选择合适的取样长度。例如,对于粗糙表面,可能需要选择较长的取样长度;而对于精密表面,则可能需要选择较短的取样长度。
评定长度确定:评定长度通常根据被测表面长度可选为取样长度的1~5倍。这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被测表面的粗糙度情况。
六、操作细节把控
探针使用:探针应垂直接触被测面,避免倾斜导致测量误差。同时,探针压力需符合仪器设定,过大压力可能划伤软质材料表面或损坏探针。
测量速度:测量时应保持匀速移动传感器,避免加速或减速导致触针跳动。这有助于确保测量结果的稳定性。
重复测量:同一位置建议测量3次,取平均值以提高可靠性。这有助于减少偶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
七、定期维护与校准
日常保养: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仪器所有组件,包括电脑、打印机等。同时,检查传动丝杠付、导轨付等工作部件,去除毛刺和污物,并加注润滑油。
定期校准:建议每3个月或频繁使用后,送专业机构校准。这有助于确保仪器长期处于最佳测量状态。